支持,方言是传承文化的方式,应该保护。多年来,虽然普通话的推广卓有成效,几乎主导了所有正式场合的交流,但方言不仅在被许可的戏曲、播音等领域保留了一席之地,更是各方言区内的人交流的主要工具。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但如果方言只是同乡之间私下交流的工具,其文化载体的功能也必然会日渐衰退。因此,如何借开设方言课程的机会,让地域文化通过鲜活的语言得以继续流传,则不仅是方言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维系地域文化的命脉所在。因此,学校、幼儿园应该开设课程来让孩子从小学习当地文化。
反对,专门开课不妥,语言应在生活中学习。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一种,应当得到保护,但是在幼儿园专门开设方言课,是浪费师资力量,而且有强迫性质。如今,很多人都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其他地方生活,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这样的大城市,有很多外地人已经在这里落地、生活。2011年年底,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其中的包容就是包容各地文化,包容各地人,而不是强迫他人适应本地文化。方言的传承应该让人们自觉自愿是学习,而不是学校、幼儿园专门开设课程。
- 费拉里斯J:这个要支持,各个地方都应该保护自己的方言文化,普通话与方言同样重要。
- 迦南之心:全国各地都应该展开方言和本地特色文化教育,这是民族和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 一个光头:赞同!地方方言应传承下去,不管北京、上海、广州……任何地方方言都应该受到重视。
- 温蒂2009:每个地方都应适当保留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特色,普通话只是方便交流沟通的工具。
- SingoRuan:各地区都应有权保护地方语言,维持多种多样的地方文化。
- 力禾leangle:我觉得开设方言课很重要。在广州听的各地方言最多,我经常看见一家老少一起开心的谈着方言,老人很满足很幸福的样子,我觉得他们都很快乐,尤其是老人,谈方言他们很轻松,也很有智慧,中国不要什么都变得整齐划一了吧。
- 老工程师:方言俚语没有保护的必要,还是以学习、推广普通话为国策,如果全国人民都会普通话,那语言交流就方便多了。
- 跑-听雨:在孩子的语言形成阶段,方言的介入无疑会干扰信息的导入,而且孩子还不具备区分信息的能力。传统文化应当保护和传承,但应更科学。
- 怎么可能这样:学校不一定要通过开课程来学习这些知识,给孩子们选择和喜欢不同知识的途径和权利,不要强制学习。
- 月上光环:保护方言,只要家长说方言,孩子根本不用学啊,所以还是希望家长跟孩子交流用地方话,普通话在学校可以学。
- 偶尔文艺的小到底:开了也没啥用,非考试科目啊,像是安全知识这样的,学生都没怎么学,通常书就压箱底了。学生还是会以考试科目为主。保留方言还是要靠日常交流。
- cccao:方言是一种文化,保持方言很对。可这种做法太急功近利了。在自发自愿的基础上去保持就很好。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