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巾鉴别葡萄酒真假?白酒度数越高越值钱?……11月17日,中国酒业协会继续在上海酒博会期间召开第二届问酒论坛,内容直指所谓的“酒桌常识”以及一些流传甚广的“酒桌谣言”,宋全厚、徐岩、李德美组成的权威专家团进行了现场科普。
而为了更好地指导消费,助力行业健康发展,中国酒业协会还组织国内顶级的国家级评委对市场采样的酒类产品进行了盲评打分,并由协会副秘书长甘权在问酒论坛上进行了结果发布。
据介绍,2017年,中国酒业协会召开了首届问酒论坛,邀请了财经作家叶檀博士、唐季礼导演、青年演员扎西德勒来提出他们心中关于酒的疑惑,由孙宝国院士、徐岩校长、张五九院长组成的专家团进行了答疑,让行业权威专家与明星消费者们面对面地交流与对话,引导大家走出对酒的认知误区,正确理解中国酒文化。
时隔一年之后,第二届问酒论坛从内容、形式、规模和传播力度等方面全方位的提升。
自8月份起,中国酒业协会就开始了征集第二届问酒论坛的问题,通过中外酒业公众号共收到有效答卷1000余份。之后,通过大数据调研,得到了一百多万条关于酒类知识的信息。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再经过科学去重,得到了消费者最感兴趣、而且最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也就是第二届问酒论坛的6个问题。
除此之外,在活动前,中国酒业协会还从市场上采购了一批在售的酒类产品,组织了国内顶级的国家级评委对这些市场采样的酒类产品进行了盲评打分,并在本次问酒论坛上由协会副秘书长甘权作了盲评打分结果的发布。这不仅是行业的一次首创,更是直接回应了消费者对酒的品质、对如何辨别好酒的关注。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在会上表示,酒类知识的科普和教育,将是中国酒业协会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问酒论坛之后,中国酒业协会还将开设问酒论坛头条号,打造一个专业酒类科普平台,并和广大媒体展开广泛合作,共同致力于普及酒类知识,指导酒类消费,帮助广大消费者更好地享受美酒,品味人生。从问酒论坛,到专业酒类科普平台,中国酒业协会打出了一记组合拳,有力助推了酒类科普的常态化。
酒桌疑惑一:将葡萄酒滴在纸巾上鉴别真假的方法科学吗?
专家解答:葡萄酒色素在纸巾上移动的状态与以下因素有关:酒的浓度、酒精度、酒龄(保存条件),用纸巾并不能鉴别葡萄酒的真伪。
酒桌疑惑二:葡萄酒瓶的瓶底凹陷,为什么有深有浅?凹陷越深酒的品质越好,是真的吗?
专家解答:葡萄酒瓶底的凹槽,是吹瓶工艺的需要、能够让瓶底/身更坚固,减少接触面,使瓶身直立性更好,方便汇集沉淀,方便运输/瓶储管理,并不能用来鉴别葡萄酒的真伪与好坏。
酒桌疑惑三:对白酒来说,度数越高越值钱,高度酒就是比低度酒好,对吗?
专家解答:白酒的品质内涵由水、酒精和风味物质三者之间的平衡决定,优质低度白酒的生产技术要求更高,工艺更复杂,生产成本更高。国际主要蒸馏酒都是采用原酒降度而来,原酒酒度太高不适合直接饮用,所以主流蒸馏酒酒度都在40度左右。而中国白酒的酒度随着人们消费需求逐步变化,优质、低度白酒是我国白酒的发展方向。
酒桌疑惑四:香型到底是怎么回事?浓香、清香、酱香型白酒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专家解答:白酒本来并没有香型之分,建国后在对全国酿酒工艺研究总结技术上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正式提出和确立了清香、浓香、酱香、米香和其他香五大白酒香型,浓、清、酱为白酒基础香型。美食美酒相伴,中国区域饮食习俗的差异决定了白酒风格的差异。
酒桌疑惑五:摇晃酒瓶,酒花持续时间越长,说明越是纯粮好酒,是这样吗?
专家解答:在同一酒度下,酒质的好坏主要是微量呈香呈香味物质的种类和结构决定,这些物质的变化对酒花大小及持续时间的影响是有限。同香型的酒, 酒花的大小及持续时间与酒的度数直接相关(酒精度越高,酒花泡沫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摇晃酒瓶酒花持续时间越长,主要是和酒度相关,以此判断是不是纯粮好酒不科学。
酒桌疑惑六:网上流传将碱面加入白酒当中,加热之后即可通过酒色变黄与否鉴别是不是粮食酒,此方法靠谱吗?
专家解答:白酒加入碱面后溶液呈强碱性,其中某些微量组分物质(酮类、含氧杂环等物质)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通过结构发生变化,因而呈现出黄色物质。而白酒十大香型各酿造工艺不同,含微量组分物质不同,加入碱面后加热,有些会变黄,有些则不会,以此来判断是不是固态法白酒并不科学。
附:产品国评成绩公布(各价格区间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