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基本经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看,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是推进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宣言书。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七次思想大讨论、思想大争论。第一次是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范围内引起重大争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邓小平同志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被誉为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第一个宣言书。第二次是1992年前后围绕姓资姓社的争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人对改革开放的新事物新思想提出怀疑。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1992年,87岁高龄的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南方谈话”被收录进《邓小平文选》第3卷。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判断改革开放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就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因此,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被誉为是破除思想僵化、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第二个宣言书。第三次是1997年关于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争论。针对当时社会上“什么是公有制,什么是私有制”的争论,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与时俱进,继续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鲜明提出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而且可以多样化,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包括原来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经济成分和国有经济成分。第四次是关于私营企业主是否可以入党的问题。在2000年前后,面对新形势的变化,私营企业主是否可以入党成为一个争论的话题。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知,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的是工农阶级的利益,因此私营企业主不应该入党。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与时俱进,作出重大理论创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这两大论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意义。第一,十六大报告对于新的社会阶层做了正确的评价,认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第二,允许私营企业主可以入党,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第五次是2004年郎咸平和顾雏军关于国进民退的争论。2004年8月9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了题为《格林科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说,认为顾雏军以7种手法侵吞国有资产,在收购活动中卷走国家财富。随后二人掀起了激烈论战,引起人们对于国企改革中重大问题的反思和讨论。第六次是2013年前后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问题的争论。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主张将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历史割裂开来。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前者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不能用改革开放前那种僵化的观点看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后者要求我们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坚守住党在这一历史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成果和成就。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的倾向和观点,不仅抽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基础,也必然导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否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保证的社会主义制度,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是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根本成果。否定了这一时期,必然导致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就会得出我们不应该搞社会主义,甚至不应该搞革命的结论,那就谈不上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邓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第七次是2018年关于民营经济的地位问题。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也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在民营经济发展困难的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对于拉动就业,吸引外资,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当前需要坚持、规范和引导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在贷款、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不仅再次重申了“三个没有变”政策,而且还第一次向社会公开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对长期以来社会上争议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到底是不是自己人问题给出了明确回答。“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个科学判断,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光辉范例,是党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上取得的又一次重大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旗帜鲜明地宣传这个科学论断,引导舆论、消除杂音,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更好舆论氛围。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一颗定心丸,消除思想疑虑,坚定发展信心,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练好内功谋发展上来。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每一次思想大讨论都是一次思想大解放,在思想交锋中思想辩论、思想解放和思想僵化并存,需要我们凝聚改革共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破解重大现实难题。40年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讲话中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看,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是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宣言书。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九条基本经验,其中第三条经验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首先,新时期解放思想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不要僵化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个别结论。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理论,“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018年,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新时代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和迷信,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其次,需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凝聚共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现阶段中国人的共同理想。再次,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时代楷模,重视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公民职业道德建设。最后,需要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等错误思潮。正确认清其本质,就是不让中国走邪路、走回头路,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总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凝聚共识,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公民意识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精彩推荐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任编辑:黄 排版编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