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评论(0)
  • 字号:  
  • 收藏 点击:
  • 城商行内控存在九大问题

    2011-5-12 8:26:51  来源:当代金融家  作者:   

      —— 内控电子化水平不高,内控的实时性、有效性受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城商行内部控制的电子化系统应用水平较低,更多地是依靠传统的岗位制约、制度控制、监督检查、内部审计等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就城商行内控的电子化情况来看,大多数城商行没有开发上线风险实时预警系统,尤其是操作风险预警系统,造成风险识别的实时性不足;部分城商行没有专门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仍处于半手工状态,工作效率低下,风险控制能力不高;大多数城商行没有管理信息系统,经营管理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时性受影响,且经常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理活动的开展。此外,从整个系统来看,城商行的系统普遍存在面向业务处理和交易的功能较强,而面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功能较弱的问题。甫翰咨询公司与清华大学于2006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内控调查研究报告》也显示,城商行的信息系统建设普遍薄弱,内控活动在较大程度上还依赖人工控制。

      —— 内审体系不完善,内控监督评价机制薄弱。强有力的监督评价机制是确保内控缺陷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持续改正的关键。内部审计则是内控监督评价机制中的核心。绝大多数城商行都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也有的城商行称为稽核监督部),并据此建立起内控监督评价机制,但与监管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首先,有相当一部分城商行没有定期对内控体系进行评价,相应的评价程序和制度缺乏;其次,大部分城商行未能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的要求,由董事会采取措施定期对内控状况进行管理评审,以确保内控体系得到持续、有效改进;最后,几乎所有的城商行都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内控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实施检查;但大多数城商行的审计部门未能做到直接向董事会汇报,而是向高级管理层汇报,从而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和最终效果。此外,大多数城商行的内部审计人员配备未能达到1%的监管要求,即审计人员数量与银行员工总数之比不低于1%。加之现有内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不高,从而影响到内部审计的效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刚
    网友评论:【已有 1 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发表评论】
    登陆